冬季鸡呼吸道疾病的综合防控措施
来源:周锦华发布时间:2022-12-28 点击率:1611
冬季气温低、天气干燥、通风不良,间歇性出现强冷空气,家禽呼吸道疾病多发。规模化养殖环境下,养殖密度高、出现呼吸道疾病后治疗难度较大,常引起严重经济损失。本文探讨引起冬季家禽呼吸道疾病的原因和防控方案。
1 呼吸道疾病症状
病鸡因呼吸器官受损,常引起鸡的鼻炎、喉炎、气管炎、肺炎和气囊炎,表现为咳嗽、张口呼吸、流鼻液、甩鼻、呼吸道啰音,有分泌物咳出,呼吸加快,严重时喘气。
解剖病理变化主要包括鼻窦、气管、气囊病变,因病型而异,一般呼吸器官病变有黏液、充血、出血、瘀血或水肿,分泌物积聚或形成栓子堵塞支气管,肺实变,气囊浑浊、污秽变厚且有黄色干酪样物,似豆腐渣样。死亡的蛋鸡常常呈现卵子破裂和腹腔中脏器黏连。
2 病因分析
2.1 病原体感染
引起家禽呼吸道疾病的病原体有很多,包括病毒类如新城疫(ND),传染性支气管炎(IB),禽流感(AI),传染性喉气管炎(ILT)等;支原体类如鸡毒支原体(MG)和滑液囊支原体(MS);细菌类如副鸡嗜血杆菌(IC)。但自然条件下不会存在没有复杂因素的单一病原体感染。在商品禽养殖生产中,多数发病情况涉及病毒、支原体和其他细菌、免疫抑制因子及不利的环境条件的多因素复杂感染。
我国目前大多数鸡群都存在ND强毒感染,并且为了控制它而频繁使用各种弱毒疫苗;鸡群温和型禽流感(H9N2亚型)普遍呈阳性;由于种鸡群普遍未采取净化措施,使大多数商品化鸡群的支原体感染的阳性率都较高;大多数鸡群的大肠杆菌感染一般都比较严重。上述4种呼吸道病原体可以说是我国大多数鸡群呼吸道疾病的背景,不是存在有无的问题,只是严重程度的差异。
鸡毒支原体或滑液囊支原体的单纯感染,在鸡只能引起轻微的亚临诊疾病,与NDV或IBV的相互作用则可大大增强支原体的致病作用。其他传染性病原体也可与鸡毒支原体相互作用,产生协同致病效果,如副鸡嗜血杆菌、腺病毒、禽流感病毒、呼肠孤病毒和喉气管炎病毒等。疫苗病毒(NDV和/或IBV)、支原体和大肠杆菌三元相互作用比任何二元相互作用产生的呼吸道疾病都严重得多,而用三者中单一的病原体攻击,仅导致很轻微的疾病或不产生疾病。
2.2 环境和应激因素
鸡群饲养密度过大,加之舍内通风不良,氧气不足,鸡舍容易积聚大量氨气、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甚至人进入鸡舍感到刺鼻、刺眼,舍内尘埃含量大或者温度、湿度不合理,都易诱导鸡群发病。冬季天气严寒,低温下鸡支气管相对收缩,纤毛摆动能力下降,自身清洁能力明显降低。低温天气因保温需要,通风量下降,空气中细菌、病毒“浓度”上升。冬季全国大部分地区降雨量明显减少,空气中粉尘含量增大,粉尘是细菌、病毒等传播的载体。干燥本身是一种严重的应激,干燥状态下呼吸道粘膜湿润度不足,影响呼吸道纤毛摆动,呼吸道自清洁能力下降。冬季转群对青年鸡是严重应激,转群过程需注意控制转群距离和保温。
环境因素与传染性病原体相互作用,在引起家禽呼吸道疾病方面,也扮演了重要角色。已做了深入研究的环境因素包括禽舍空气中氨和尘埃含量及温度等。持续暴露于20ppm氨气的鸡,6周后可显示大体或组织学病理变化,暴露鸡对NDV感染更敏感。尘埃对呼吸道感染也产生有害影响,常使大肠杆菌病加重。温度对呼吸道疾病的发生率也有影响,呼吸道疾病和气囊炎造成的废弃率在冬季均明显增加,曾有试验,用滑液囊支原体和IBV感染鸡,在-10~7℃饲养比在24~29℃饲养时的气囊损害更广泛。
2.3 免疫抑制性疾病
免疫抑制性病原体,尤其是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马立克氏病毒(MDV)、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等可使鸡对呼吸道感染的易感性大大增加。中等毒力的IBD疫苗对ND疫苗产生抗体的干扰作用差异很大。在肉鸡场控制IBD是控制呼吸道疾病的关键因素。
NDV和各种禽流感病毒(AIV)它们本身也是呼吸道病病原体,但在本质上都是免疫抑制性的,这两种病毒的感染都会使鸡的呼吸道疾病更加复杂,更难控制。低致病性的H9N2亚型禽流感,在肉鸡可表现严重的呼吸道临诊症状和相当高的死亡率,究其原因很可能与其产生免疫抑制和存在与其他呼吸道病原体的致病协同作用有关。已有的研究表明,低致病性AIV感染,胸腺、法氏囊和脾脏均有明显组织病理学变化,即引起免疫抑制,而低致病性AIV和低毒力大肠杆菌联合感染可使死亡率比任何一种单独感染都大大升高。
MDV是可引起严重免疫抑制的病原体,MD疫苗免疫失败的鸡群,除MD本身引起死亡外,严重的呼吸道疾病是死淘率升高的重要原因。我国的肉鸡群除生长期较长的三黄鸡外,都不使用MD疫苗,MDV强毒感染引起肿瘤而致死的比例可能不高,但造成的免疫抑制则是鸡群呼吸道疾病难以控制的重要原因。
3 综合防治措施
3.1 强化饲养管理
鸡呼吸道疾病受饲养管理影响非常大,加强饲养管理水平,搭配合理日粮,选用优质全价饲料,满足机体对能量、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等的需要,保证鸡群日粮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供给,增强机体抗病力。搞好鸡舍的环境卫生,保持较好的温度和干燥度,定期对鸡舍、设备、用具、环境等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包括空舍消毒和带鸡消毒,力争将环境中的病原体数量降到最低,减少疾病传播的机会。其中带鸡喷雾消毒(消毒水喷雾剂量为30-40mL/m3),推荐使用季胺盐类消毒剂(苯扎溴铵、葵甲溴铵等),对呼吸道刺激更小,可有效预防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3.2 加强环境管控
加强环境管控,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管理,鸡舍的通风和保温应保持相对平衡,减少环境致病因子,降低对呼吸道抵抗力的影响。合理鸡场选址布局,远离交通要道、人口密集地等。严格控制饲养密度,鸡群密度不应超过20-22kg/m2。冬季尽可能地确保正确的通风,保证舍内的最低空气通风量,防防止缺氧,排除舍内有害气体,保持舍内空气新鲜、舒适,不能为保温而减少通风。同时保持舍内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育雏期间鸡舍的温差不能太大,最好不超过2°C,湿度建议保持为55-75%,合理应用光照程序,保证进舍皮肤无黏感,无粉尘,空气在光照下透明无尘影,减少呼吸道疾病的诱因。
3.3 做好预防接种
重点呼吸道禽病免疫要点:
新城疫:需要活疫苗和灭活疫苗联合使用。活疫苗可选La Sota (IV系)、Clone30、HB1等疫苗株;灭活疫苗选择基因7型毒株,如aSG10株、A-VII株。新城疫基因7型疫苗株相比传统基因2型疫苗株保护效率更高,传统基因2型中和抗体高2-3Log2才能达到基因7型疫苗的同等效果,而且仅基因7型疫苗株能够在高抗体水平下彻底抑制鸡排毒,不发生非典型新城疫,这是传统疫苗所做不到的。
禽流感H9:H9仅有灭活疫苗,没有弱毒活疫苗,因此H9的免疫保护不完善,缺乏呼吸道的黏膜免疫。由于禽流感变异较快,血清型和基因型更对型、更新的疫苗株保护效果更好。
传支:需要毒株对型的活疫苗和灭活疫苗联合免疫。传支血清型很多,单独的活疫苗毒株均不能宽谱保护野毒株的侵袭,活疫苗建议麻型和类4/91型联合免疫。雏鸡阶段免疫是重中之重,成鸡也应阶段性免疫强化。传支灭活疫苗和活疫苗同等重要,建议免疫后监测灭活疫苗免疫效果。
鼻炎:鼻炎有A、B、C三种基本血清型,ABC三种抗原之间相互不能保护,因此免疫时应选择正规的三价鼻炎疫苗。免疫次数不少于2次。
喉炎:部分地区秋季喉炎高发,且有小日龄发病趋势。喉炎严重地区建议提早免疫传喉疫苗。如果发现免疫应激偏大可适当减少免疫剂量,增加免疫次数。30-40日龄首免0.7-1羽份,间隔30天左右二免1-1.5羽份。
3.4 药物预防保健
可使用营养性药物对鸡群进行预防保健,具体根据天气变化、疫苗接种等应激条件,在饲料中适当添加使用水溶多维、鱼肝油粉、补充VA、VC等,或者使用通肺、润肺类中草药,调节鸡群综合生理机能,提高鸡群自身的免疫力和抵抗力,通过鸡群自身抗病能力的提高来减少发病。或者根据需要添加一些抗生素或中草药控制鸡毒/滑液囊支原体、大肠杆菌等细菌性病原体。预防性用药效果好,用少量的药物就能很好地控制病原,减少呼吸道疾病感染的几率。
3.5 治疗
鸡群及时诊断和治疗是关键,延误治疗时机会加重病情的发展,导致继发感染。发病初期,特别是发病1-2d时,病情轻微,鸡群主要以呼吸道病毒和支原体感染为主,及早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用一些常规的呼吸道药物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治疗的成功率高。发病中后期鸡群病原主要是支原体和大肠杆菌等,应用“抗病毒+抗菌+祛痰”联合用药效果显著,用药要比前一阶段重一些。综合考虑对因治疗、对症治疗、提高鸡群自身抵抗力等多方面因素,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同时联合一些中草药和抗应激的营养药物一起使用,达到化痰止咳、提高鸡群自身免疫力和抵抗力的作用。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家禽养殖生产中采取科学合理的综合防控措施,抓好饲养管理,控制好环境,消除呼吸道疾病发生的诱因,完善防疫制度,提高鸡的抵抗力,才能较好地控制呼吸道疾病的发生,获得好的经济效益。防控呼吸道疾病时,应该注重多种病因的关系,认真分析何为主病,何为协同或诱因,然后根据主要病因做出相应防控调整,单独注重某种因素效果常常差强人意。